中科院院士:“我不建議人人做普遍的癌症篩查”,很可能害了自己
“這癌症篩查到底要不要做啊,咱媽就是因爲乳腺癌去世的,你說咱倆要不要也去檢查下?”向女士之前看過乳腺癌的相關科普,認爲自己跟姐姐的風險還是比較大, 商量着去做癌症篩查。
“要去你去,花那錢幹啥,我前幾天還看哪個院士說沒必要做癌症篩查,容易自己嚇自己,我可不去。”向女士的姐姐拒絕檢查。
端午节粽飘香 健康吃“粽”有窍门
癌症篩查有必要做嗎?
斗破苍穹之大主宰
隨着醫學技術的飛速發展,人類面對大多數疾病已經不再戰戰兢兢,有了輕鬆消滅的底氣,但是在面對癌症時,仍然免不了談癌色變。癌症帶給人們的危機感不僅督促着醫學上進步,而且在生活中人們也更加重視癌症篩查。
出海口逐渐消失的国家,家门口最大岛屿不是自己的!
早篩似乎成爲了人類打敗癌症的一個“前哨戰”。
相關數據顯示,在中國,2013年和1990年的癌症發病率增長了81%,其中肺癌增長了近30萬例、乳腺癌近17萬是之前的一到兩倍,前列腺癌症患者甚至達到了5倍。
在過去人們面對癌症缺乏相應的檢查手段,但是近些年CT、彩超、基因檢查等新興手段讓癌症無所遁形,早檢查、早治療也成爲了恐癌人羣的口號,於是癌症患者的數據大大增加,而人類壽命的延長,生活方式和環境的改變更是讓癌症有了更多的機會。仔細分析癌症的增多有很多不可抗因素,但是數據的爆發式增長確實在人們的心靈上蒙上了陰影,所以“雙早”的普及快速展開。
癌症防治三原則: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
林为洲胜出竹北党内初选 林耕仁登门祝贺研商竹市、竹北合作
癌症病情的發展越到後期越難治療,因爲症狀的發展會遍及全身,現有醫學手段在治療起效的同時也會傷害病人的身體,是一個惡性循環,所以早發現、早診斷、早治療纔是上策。
癌症數據表明,人們最常見的幾種癌症早中晚期的治癒率截然不同,以胃癌爲例,早期治癒率可達80%,中期隨着病情擴散下降至40%,而到了晚期幾乎沒有治癒希望,三年存活率僅僅22%,在各種醫療手段的科學輔助下患者的三年存活率纔可達到72%。以肺癌爲例,臨牀上,肺癌的五年存活率,早期可以達到90%,晚期則直接下降到15%,對於患者的生存希望大大壓縮。乳腺癌也是一樣,早期五年存活率有90%,而到了晚期即使在科學條件的治療下,也只能達到60%。
VIPKID任命刘欢为集团COO,负责销售、客服等业务
因此,從很大程度上來說,癌症早篩可以大幅度提高患者的生存機會和生存質量,從數據上來看,根據不同的癌症類型這種存活機率也是不一樣的,對於患有特定癌症的患者來說,早篩就是打敗癌症的最佳武器。
韓啓德院士:我並不提倡健康人做癌症篩查
無數的臨牀案例證明早篩的價值,它增加的治癒率對患者來說也是生存的動力源泉,但是中科院院士韓啓德卻說:“我不建議人人做普遍的癌症篩查,你有什麼症狀可以有針對性地檢查,如果身體無恙就別去檢查,否則本來好好的,被過度檢查、過度治療,反而出事。”
癌症早篩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這是鐵一樣的事實,爲什麼話語如此有權威性的院士卻不贊成呢?
保单售银发族 明年订双规范
其實,早篩對於癌症高危人羣來說是非常有利的,但是韓啓德院士的論點是,不提倡健康人士早篩,這一點需要明確。有多項證據表明,早篩對於社會中的癌症大數據並沒有幫助,反而會引發多種問題,所以人們應該將注意力集中在有針對性地早篩,而不是將早篩作爲普查手段。
關於癌症早篩對於患者生存數據的影響,有很多權威的案例可以作爲參考。第一項,美國曾做過一個前列腺癌病例的實驗,將76000名男性分爲兩組,早篩檢查組的患者查出前列腺癌病例明顯更多,但是13年後兩組患者的生存率並無明顯差別。
世界公认有效防脱生发前十名,佼佼者不容置疑
第二項,加拿大醫學專家在2016年公佈了一項關於乳腺癌的實驗結果,將90000名女性分成早篩組和不檢查組,早篩組的患病率高出27%,但是兩組的死亡率並無差別。最後一項是美國的關於45萬人的大數據研究,人們早篩和不早篩的癌症死亡率依然不受早篩影響。
種種數據表明,能夠帶給患者生存希望的早篩,並不能影響大數據下的癌症患者生存率,這是爲什麼呢?
癌症早篩有時可能會“好心辦壞事”
癌症早篩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機會,但也不全是好處,它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應該重視。癌症在醫學上被歸類爲心身類疾病,患者的心情、治療的心態對於病情影響是很大的,早篩對於心理狀態不夠強大的人羣來說無疑是一種生命負擔,有的人積極治療、樂觀生活可以增加生存希望,而現實中大部分早篩出癌症的患者都會失去對生活的希望,讓病情快速急速惡化,反而降低了生存率,或者許多患者過度治療增加了身體負擔這也對治療不利。
癌症早篩沒必要做?非也,高危人羣還是應該重視
掘金冲冠之路,是从约基奇主动让出MVP开始的,联盟喜欢聪明的人
癌症早篩對於健康人羣和癌症患者來說是兩個概念,利弊的比例也不一樣,對於健康人士而言不提倡早篩,但是本身是癌症高危人羣還是要多重視早篩。
癌症的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,有的人身體有癌變傾向的病竈並不一定就會發展成癌症,臨牀數據顯示,有很多患者都有癌症自行消失的情況,對於這部分患者來說,早篩出來一刀切很可能是白挨一刀,但是手術檯上哪能沒風險,手術過後也對患者身體有了損害,得不償失。
美媒:过去20年,美国是如何扼杀自由贸易共识的?
除此之外,醫學研究證明,早篩的檢查手段並不一定都安全可靠,長期的CT對人體也是有害的,定期檢查也會帶來一定的自我損傷,對於健康人士而言,如果沒有癌症就意味着白白受傷。
面對癌症,高危人羣的患癌風險非常高,這些人應該更重視早篩。如平時常吃醃製黴變食品的人和有家族史的人容易得食管癌,惡性貧血、A血型、家族史、長期胃病的患者易得胃癌,有乙肝、肝硬化、脂肪肝等病症的患者易得肝癌,長期吸菸、慢性肺病和家族史的患者易得肺癌,長期酗酒、濫用雌激素、接觸射線、經期異常的患者有患上乳腺癌的風險,長期便秘、息肉、長期腸病或有家族腸癌史的患者易得腸癌,這些患者都需要注意癌症早篩。
三星Galaxy S9/S9+“定妆”:2月25日西班牙发布
綜合以上內容,早篩其實是一把雙刃劍,對於本身患有癌症的患者自然利大於弊,只要調整好心理狀態,積極治療生存希望會大幅度提高,但是對於健康人羣來說弊大於利,並不建議經常做,簡而言之,人們應該辯證地看待早篩,臨牀上有針對性地利用早篩來幫助病患。#清風計劃##科學真相##謠零零計劃#
參考資料:[1]何吟綿,《癌症篩查:不同人羣查法有異》.家庭健康:醫學科普[2]文哲,《癌症篩查?救命還是要命》.百姓生活,2017-03[3]《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啓德:我爲什麼不提倡健康人做癌症篩查!很可能害了自己!》.健康時報.2017-08-17
LG推出Nano IPS显示器227GL850:1ms延迟